夏日的黃顙口鎮(zhèn)程法村,綠蔭掩映中傳來陣陣稚嫩讀書聲。村中心的“愛心小屋”里,十幾個孩子正圍坐在一起,眼神專注地翻閱著手中的書籍。窗外,站著幾位村民,臉上洋溢著欣慰的笑容。這不再是傳統(tǒng)印象中只有農忙與閑談的鄉(xiāng)村圖景,而是一幅“書香潤童心,閱讀伴成長”的生動畫面。
程法村的閱讀活動之所以成功,關鍵在于它真正考慮了每個孩子的需求。書架上,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讀物:低幼孩童捧著色彩鮮艷的繪本咯咯笑出聲來;小學生沉迷于科普讀物中的奇妙世界;中學生則沉浸在歷史故事的智慧海洋中。村民李大爺感慨道:“以前娃兒放學就是滿村跑,現在有了這個書屋,我家孫子每天都惦記著要來?!边@種變化不僅僅發(fā)生在李大爺一家,許多村民都發(fā)現,孩子們變得更加好學,甚至帶動了全家人的閱讀熱情。
書籍的定期更新機制讓知識活水不斷流淌。每個季度,村委會都會征集孩子們的意見,補充最新出版的優(yōu)質圖書。村民張大姐說:“我女兒特別喜歡動物,上次她說想看更多關于海洋生物的書,沒想到這個月書架上就多了好幾本?!边@種尊重兒童興趣的做法,讓閱讀不再是任務,而是一種期待的樂趣。
最令人感動的是閱讀活動帶來的親子互動變化。常常能看到父母陪著孩子一起來到書屋,共讀一本書的場景。村民小王笑著說:“我以前下班就看手機,現在被孩子拉著來讀書,自己也慢慢喜歡上了。和孩子一起討論書里的故事,感覺我們的關系更親近了。”閱讀不僅豐富了孩子們的知識,更成了連接親情的紐帶。
“愛心小屋”作為文化陣地,發(fā)揮的作用遠超預期。它不僅是圖書閱覽室,更是孩子們的精神樂園和成長搖籃。在這里,孩子們跨越了地域限制,通過與書籍的對話,看到了更廣闊的世界,樹立了更遠大的理想。(陳錦峰)
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